<dd id="m6c4u"><div id="m6c4u"></div></dd>
<center id="m6c4u"><div id="m6c4u"></div></center>
  • <object id="m6c4u"></object>
  • 高端LED顯示屏制造服務商!

    新聞資訊

    小間距LED顯示屏崛起在即 卻被芯片“絆腳”

    發布時間:2018-07-25 10:28:39   來源:明鑫光   標簽:led顯示屏  點擊人數:721次

    0

    其二是劃裂加工能力的限制。SD劃片+機械裂片工藝都有極限,芯片尺寸過小可能無法裂片。當晶圓片直徑從2英寸增加到4英寸、或未來增加到6英寸時,劃片裂片的難度是隨之增加的,也就是說,可加工的芯片尺寸將隨之增大。以4寸片為例,如果芯片短邊長度小于90μm,長寬比大于1.5:1的,良率的損失將顯著增加。

    基于上述原因,筆者大膽預測,芯片尺寸縮小到17mil2后,芯片設計和工藝加工能力接近極限,基本再無縮小空間,除非芯片技術方案有大的突破。

    2.亮度提升

    亮度提升是芯片端永恒的主題。芯片廠通過外延程式優化提升內量子效應,通過芯片結構調整提升外量子效應。

    不過,一方面芯片尺寸縮小必然導致發光區面積縮小,芯片亮度下降。另一方面,小間距led顯示屏的點間距縮小,對單芯片亮度需求有下降。兩者之間是存在互補的關系,但要留有底線。目前芯片端為了降低成本,主要是在結構上做減法,這通常要付出亮度降低的代價,因此,如何權衡取舍是業者要注意的問題。

    3.小電流下的一致性

    所謂的小電流,是相對常規戶內、戶外芯片試用的電流來說的。如下圖所示的芯片I-V曲線,常規戶內、戶外芯片工作于線性工作區,電流較大。而小間距LED芯片需要工作于靠近0點的非線性工作區,電流偏小。

    小間距LED顯示屏崛起在即 卻被芯片“絆腳”

    在非線性工作區,LED芯片受半導體開關閾值影響,芯片間的差異更明顯。對大批量芯片進行亮度和波長的離散性的分析,容易看到非線性工作區的離散性遠大于線性工作區。這是目前芯片端的固有挑戰。

    應對這個問題的辦法首先是外延方向的優化,以降低線性工作區下限為主;其次是芯片分光上的優化,將不同特性芯片區分開來。

    4.寄生電容一致性

    目前芯片端沒有條件直接測量芯片的電容特性。電容特性與常規測量項目之間的關系尚不明朗,有待業者去總結。芯片端優化的方向一是外延上調整,一是電性分檔上的細化,但成本很高,不推薦。

    5.可靠性

    芯片端可靠性可以用芯片封裝和老化過程中的各項參數來描述。但總的說來,芯片上屏以后的可靠性的影響因素,重點在ESD和IR兩項。

    ESD是指抗靜電能力。據IC行業報道,50%以上芯片的失效與ESD有關。要提高芯片可靠性,必須提升ESD能力。但是,在相同外延片,相同芯片結構的條件下,芯片尺寸變小必然帶來ESD能力的削弱。這是與電流密度和芯片電容特性直接相關的,無法抗拒。

    IR是指反向漏電,通常是在固定反向電壓下測量芯片的反向電流值。IR反映的是芯片內部缺陷的數量。IR值越大,則說明芯片內部缺陷越多。

    要提升ESD能力和IR表現,必須在外延結構和芯片結構方面做出更多優化。在芯片分檔時,通過嚴格的分檔標準,可以有效的把ESD能力和IR表現較弱的芯片剔除掉,從而提升芯片上屏后的可靠性。

    四、總結

    綜上,筆者分析了隨著小間距LED顯示屏的發展,LED芯片端面臨的系列挑戰,并逐一給出了改善方案或方向。應該說,目前LED芯片的優化還有很大的空間。如何提升,還待業者發揮聰明才智,持續不斷的努

   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网站,亚洲一级无吗片,A片在线网站大全,色婷婷日逼视频
    <dd id="m6c4u"><div id="m6c4u"></div></dd>
    <center id="m6c4u"><div id="m6c4u"></div></center>
  • <object id="m6c4u"></object>